25G369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指南,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的,是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这一核心技术的权威性、指导性文件。以下是对该图集的详细介绍:
一、 核心定位与重要性
定位:它是一本技术指南类的图集,不仅提供了标准化的连接节点构造,更重要的是系统阐述了该项技术的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重要性: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构件(如预制剪力墙、预制柱)之间的钢筋连接,是实现结构整体性、保证“等同现浇”设计理念的关键所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钢筋连接方式。因此,这本图集是保障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的核心技术文件。
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中,实现与现场后浇混凝土中钢筋的可靠、高效连接。
如何保证连接部位能够有效传递钢筋的拉力、压力,使整个结构成为一个整体,满足抗震要求。
技术原理:
组件:该系统主要包括带肋钢筋、套筒和高性能灌浆料。
连接机制:将一根带肋钢筋从套筒一端插入并锚固,另一根钢筋从另一端插入。然后向套筒内注入特制的高强度、微膨胀灌浆料。
传力路径:灌浆料在套筒的约束下硬化,通过其与钢筋表面的凹凸咬合(粘结力)和与套筒内壁的摩擦力/机械锁键,将一根钢筋的应力传递给另一根钢筋,从而实现钢筋的连续传力。
图集的内容通常围绕“设计-施工-检验”的全过程展开。
1. 设计部分
连接接头性能要求:明确接头应满足的力学性能指标,如抗拉强度、变形性能等,通常要求接头强度不低于钢筋母材的强度。
设计原则:规定接头在构件中的布置原则,如接头面积百分率、钢筋锚固长度、最小间距等。
节点构造详图:提供各种典型构件(如剪力墙、柱)在连接处的标准构造大样图,包括:
预制构件中钢筋与套筒的预装。
相邻预制构件连接时,钢筋在套筒内的搭接情况。
套筒与周边混凝土的关系。
2. 材料与配件部分
钢筋:对适用钢筋的规格、牌号提出要求。
灌浆套筒:展示全灌浆套筒和半灌浆套筒等不同形式,并规定其尺寸、材质和性能要求。
灌浆料:这是关键材料。图集会明确规定灌浆料的强度等级、流动度、竖向膨胀率等关键技术指标。通常会附有推荐的材料性能表。
其他配件:如坐浆料(用于构件安装前底部找平密封)、封边材料等。
3. 施工工艺与操作要点(核心部分)
这是图集的精髓,详细规定了标准化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检查构件、套筒、预留钢筋的位置和状态。
分仓与封仓:在构件接缝下方用坐浆料做出“小格子”(分仓),并确保接缝下方密封严密,防止漏浆。
制备灌浆料: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水料比,使用专用设备搅拌,控制搅拌时间和流动度。
灌浆作业:
灌浆方式:通常采用重力法(从下方的灌浆孔注入,直到上方的出浆孔流出匀质浆体)。
关键控制:确保灌浆过程连续,不得中断。所有出浆孔出浆后需及时用橡胶塞封堵。
持压:灌浆完成后,需保持一定的压力,确保套筒内完全充盈。
接头养护:灌浆完成后一定时间内,构件不得受到振动或扰动。
过程检验:对灌浆料的流动度、现场制作的试块等进行检验。
工艺检验:在工程开工前,需在现场模拟实际施工条件,制作接头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大批量施工。
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这是验收的难点和重点。图集会介绍各种检测方法,如预埋传感器法、内窥镜法、X射线法等,并规定抽样规则。
外观检查:检查接缝外观是否密实,有无漏浆等缺陷。
设计依据:为结构工程师提供可靠的连接设计方案和标准节点,确保设计合规。
施工准则:为施工单位提供了从准备到验收的完整操作指南,是进行技术交底和工人培训的必备教材。
监理依据:监理人员可依据图集对灌浆这一关键工序进行全过程旁站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受控。
质量保证: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灌浆不饱满导致的重大结构安全隐患。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甲1号北楼三层302-3289室
联系电话:1383478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