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经济增速领跑主要经济大省:实现生产总值44875.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比2024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自然资源部门立足“两统一”核心职责,为交上这份亮眼的经济大省挑大梁中期答卷贡献力量。
一个蹲点服务组,带来的是一片希望。自然资源部服务经济大省挑大梁湖北蹲点服务组,由耕地保护监督司司长贺勇担任组长,副组长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杨地带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吴楠、耕地保护监督司刘志强、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戴晓阳、国土测绘司姚一静组成。6月8日以来,蹲点服务组奔波在荆楚大地,深入走访武汉、神农架、恩施等湖北17个地级行政区,在50余个县(区)项目现场办公,梳理解决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建设单位在地方经济发展、项目推进中面临的问题和诉求。
从自然资源政策“工具箱”里觅良方
“磷矿属于战略性矿产资源。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施行,明确开采战略性矿产资源确需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可以依法实施征收。你们的尾矿库用地符合法定情形,是可以征收的。”在位于荆门市的中海油大峪口化工公司项目现场,蹲点服务组听到企业的困难和诉求,直接点出“破题”的政策要点。
原来,该公司计划投资58亿元、年产值100亿元的项目,其第四期项目尾矿库所需土地有450亩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现有尾矿库容只够用1年了,眼看着就要全面停产!这下好了,续建工程用地问题解决了。”该项目负责人张革利豁然开朗。
相似的一幕发生在天门市。
“天门的小板盐矿储气库对川气东送意义重大!可现在到矿业权设立这一步就犯了难。”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有限公司储气设施研究中心项目经理刘继芹介绍,该集团在华中地区初步筛选认为,天门市小板盐矿盐层多、品位高、厚度大,顶底板稳定性好,埋深适中,很适合建设盐穴储气库。储气库建设方案2022年已纳入国家能源局能源储备和重点项目预清单。储气库建成后,将处在全国天然气管道中部枢纽位置,可通过全国“一张网”辐射华东、华南地区。然而,矿区部分与永久基本农田范围重合,按照2019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非战略性矿产的规定,是无法设立采矿权的。
8月21日,蹲点服务组实地走访便市矿段勘探井口,天门市相关部门和国家管网集团的代表现场求助。
“新制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很快就要印发了。”蹲点服务组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小板盐矿埋深500米到1800米,远离地面,但我们看到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只提到了地热、矿泉水等不造成永久基本农田损毁的非战略性矿产,允许在永久基本农田上设立矿业权。”天门市盐硝资源综合利用指挥部副指挥长徐耀武仍有疑虑。
“岩穴储气是对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国家层面是大力支持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新规出台后,政策上的堵点就不存在了。”杨地表示,“可以借鉴河南平顶山盐矿项目经验,对小板盐矿采用抽取卤水开采方式是否会造成永久基本农田损毁开展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将矿区范围纳入天门市矿产资源规划拟出让区块。”他还提醒道,注采井场和集配站集注站等永久性用地注意避让永久基本农田。
“鄂州紧邻武汉,乡村休闲旅游前景好,我们从武汉到这里投资民宿,但没有落实产权保障,心里总是有顾虑,不敢投入太多钱,也不知道哪天就不让用了。”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岳石洪村一家民宿的主理人向蹲点服务组谈到投资乡村产业时,顾虑重重。
“乡村民宿是带动乡村发展和村民就业的重要产业,目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正在有条件地区铺开。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改革就是要保障有利于振兴乡村的产业落地放心、投资安心、发展顺心。”吴楠现场介绍政策,给乡村产业投资人吃下“定心丸”。
湖北承东启西、联南通北,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言犹在耳。
从江汉平原到鄂西山地,蹲点服务组用脚步探寻自然资源保障的“荆楚路径”,聆听和感受荆楚大地各级工作人员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的担当,同时直面现实困难,从自然资源部门的政策“工具箱”里寻找解题之道。他们把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和矿业用地、测绘地理信息等方面最新政策“掰碎”解读,为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开出一剂剂对症良方。
既是“宣讲队”又是“联络员”
面对地方遇到的自然资源保障难点问题,现场能够解决的,湖北蹲点服务组担当“宣讲队”,及时宣讲政策,明确解决路径;需要协调部或省厅解决的,又担起“联络员”的职责,主动对接推动解决。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至湖南张家界市的高速沪蓉沪渝连接段,是纳入《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鄂西南与湘西之间的要素流动,推动武陵山片区协同发展,为恩施州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
“治理后腾出的这80亩地在城镇开发边界外,高铁南站项目卡在这里了!”在长江岸边的滑坡体治理现场,巴东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李初指着地图上一块地,语气有些着急。
“山区用地要算‘立体账’,可以通过‘边界弹性调整+存量盘活’双路径破解瓶颈。”蹲点服务组现场办公,协调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将该地块纳入“零星用地整合试点”,助推巴东至张家界高速用地预审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审批。“过去半年办不成的事,蹲点服务组来了3天就有了眉目!”恩施州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关树华感慨道。
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是国家南北水陆“黄金十字”(长江综合运输通道和二连浩特大通道)的交汇地。“七山二丘一分平”的地理格局致使宜昌建设空间有限,且建设活动需要更多考虑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如今,静态总投资811亿元、总工期100个月的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在宜昌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项目占用宜昌已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477亩。为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宜昌面临城镇开发边界怎么调以及如何争取‘十五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问题。”围绕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一次抛出两个题目。
“防范地质灾害风险的经费,可以在三峡库区在编的相关专项规划中整体谋划。城镇开发边界调整,同样需要统筹谋划。国土空间规划五年一次的实施评估就在明年,这是一次对存量空间开发利用综合考虑的机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杨地建议。
要素保障好,项目加速跑。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预计年内开工。今年前10个月,湖北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达1697.3亿元,同比增长8.2%,居全国第三位。高铁4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拥有亿吨大港4个,花湖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挺进全国四强……湖北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正以提升枢纽功能和集散效应为抓手,织密覆盖全省、通达全国、辐射全球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九省通衢的湖北,正在变成全球要素配置枢纽。
推动解题清单向制度成果转化
经济大省体量大、基础稳、要素强,是经济增长的贡献者,更是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一路走来,面对地方摆出来的难点、堵点和疑虑,蹲点服务组按照“三条控制线”调整、自然保护地调整、临时用地使用、线性工程项目用地审批、矿业权出让、采矿用地、绿色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和生态修复、“一张图”建设等类型,形成问题和建议清单并持续增补完善。这张清单汇集了从现场搜集来的关键问题,包蕴着为经济大省在自然资源领域深化改革破障碍、增动能的未来方向。
“油气矿权重叠导致盐化工项目卡壳10年,现在终于有了突破!”在潜江国家高新区,孚诺林新材料公司负责人拿着《非油气矿权设置兼容评估指引》激动不已。蹲点服务组推动的这一政策创新,允许经论证不影响主业的盐矿权与油气矿权重叠设置,破解了湖北盐化工发展的“老大难”。
城镇开发边界弹性调整,闲置存量土地处置和用途转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五年评估后综合调整与动态微调相结合……湖北蹲点服务组持续将问题清单变成解题清单,并向制度成果转化。“我们不仅要解决个案,更要推动在自然资源领域形成可复制的‘湖北经验’。”贺勇表示。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蹲点不是终点站,而是政策落地的加油站。”接下来,聚焦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蹲点服务组坚持通过深化要素保障改革,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自然资源动力,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首席记者 阎炎 通讯员 唐玥)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甲1号北楼三层302-3289室
联系电话:1383478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