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的位置:
正文
“天空地”一体 搭建房屋安全智能监测网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量:27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8日

监控大厅里,闪烁的屏幕正传递着来自太空的扫描数据;地面上,无人机的红外镜头对准高楼外墙,正在做空中“CT”;重点监控的危房角落里,传感器静静捕捉着每一丝形变……在四川绵阳,一张“天空地”一体化的房屋安全智能监测网正全面铺开,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

精准定位 扫描危房风险

在科技城5G科技园内,电子屏幕实时显示卫星轨道与数据。500公里外太空中的卫星,正精准掌握着地面建筑的形变与沉降。

据悉,卫星能穿透阴晴雨雪,全天候工作,通过雷达波反复扫描同一区域,运用干涉测量技术比对影像,捕捉到传统光学卫星无法识别的沉降信息。

“单次扫描可覆盖625平方千米的区域,每11天重复扫描一次。经专业处理,监测精度最高可达毫米级。”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技术在涪城区试点一年多以来,已识别出风险建筑101处。铁路家属区内三栋鉴定为D级的危房,在今年5月的卫星监测中,发现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7.08毫米、13.91毫米和21.34毫米,风险有所提升。经专家评估,确认房屋已构成重大安全风险,随即实施拆除,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化身“医生” 为高楼做“CT”

以往需要工人吊着绳子冒险作业的高楼外墙检查,现在只需无人机搭载高清与红外设备升空扫描,就能给建筑做一次全面的“CT”。

今年8月,这项技术在科技城新区率先试点,对5栋高层建筑的6.9万平方米外墙进行了全面检查,找出293处缺陷,其中高风险121处。空鼓、渗水、面层脱落这些肉眼不易提前发现的问题,都被红外热像仪“一眼看穿”。检测报告直接标注风险等级和具体位置,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整治工作有了科学依据。

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超3800栋高层住宅和600余栋公共建筑,无人机巡检不仅省钱省力,还能无接触作业、透视内部隐患并生成三维数字档案,便于闭环管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广这项技术,把外墙检测纳入定期检查,用科技筑起一道“空中安全防线”。

实时掌握 及时消除隐患

在安昌西路一处危房的楼顶,倾角传感器静静立在屋檐四角,实时捕捉着这座D级危房的变化。楼梯间,一台裂缝计紧紧“盯”着墙体的开裂痕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张地面监测网。这里虽已人员搬离并封控,但其安全状况仍被24小时监测。实施监测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截至目前,这栋楼倾斜最大变形量为-0.0208度,裂缝累计变形0.074毫米,整体结构保持稳定。

类似的动态定点监测正在涪城区、科技城新区共13栋危险房屋展开。通过监测设备实时传输的数据,便于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从卫星遥感到无人机巡查,再到地面传感监测——绵阳市正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房屋安全智能监测网,让建筑风险降到最低。所有的监测数据最终汇入全市房屋安全管理系统这个“智能管家”。目前,这套系统已初步建成,融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逐步实现对房屋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此外,该系统已录入全市181万余栋房屋的“健康档案”,具备四大核心功能,风险预警“千里眼”实时定位隐患,巡查任务“一键达”直通一线人员,档案管理“智慧脑”支撑决策,鉴定机构“严把关”规范流程,推动房屋安全管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变。后期,该系统还将打通新建与既有房屋的数据链条,持续以科技手段守护千家万户的住房安全。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11.27 周冕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甲1号北楼三层302-3289室

联系电话:13834789121

客服 客服
客服
电话 电话
电话
400-666-9716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二维码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topimg top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