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明确城市性质与核心功能定位,提出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规划以“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及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区域协同: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规划目标
到2035年,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升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空间结构
一核九星:以主城区为核心,联动九大卫星城,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空间结构。
双网融合:构建综合交通网络与生态网络深度融合的空间体系,强化城市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协同发展。
三江绿楔: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生态主轴,串联城市绿楔,形成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
组团发展
主城区: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核心功能,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卫星城:推动产业集聚与人口疏解,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卫星城体系。
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构建“市级中心—副中心—片区中心—社区中心”四级体系,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综合性服务职能。
生态保护
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严格保护耕地、生态保护红线及城镇开发边界。到2035年,杭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4.4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93.5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资源利用
强化陆海统筹,推进复合型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杭州城市“文化名片”。
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州东站等枢纽功能,完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公共服务设施
优化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打造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绿地体系,构建蓝绿交织的城市绿道网络。
基础设施保障
统筹水利、能源、环境、通信、国防等基础设施空间,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实施机制
规划是对杭州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监测评估
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
保障措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指导督促杭州市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
数字经济引领
规划突出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的定位,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创新驱动发展
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形成“创新策源区-创新集聚区-创新功能区-嵌入式创新空间”的创新空间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区域协同合作
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印发实施,标志着杭州市正式进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阶段,开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新征程。规划将为杭州市高质量发展赋予新使命、带来新机遇,助力杭州市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勇挑重担、争先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杭州篇章。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信达路17号院7号楼3层301
联系电话:1383478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