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的位置:
正文
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来源:益程咨询
浏览量:113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9日

点击下载

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概要

一、规划背景与定位

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安篇章”为目标,明确其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往中心及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功能定位。规划获批于2025年1月17日,是西安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核心规划指标

  1. 耕地与生态保护

    •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2.4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5.28万亩)。

    • 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795.65平方千米。

    • 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1410.77平方千米以内。

  2. 资源利用效率

    •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

    • 用水总量:2025年不超过23.35亿立方米。

  3. 安全韧性提升

    • 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空间。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 区域协同与城乡融合

    • 构建“一主、一副、六城、多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中心城区、副中心、综合性新城(县城)、专业化组团(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

    • 促进陕西西咸新区融合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县城功能联动。

  2. 生态屏障与修复

    • 筑牢秦岭生态屏障,修复渭河流域生态系统,加强荒山绿化,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形成连续完整的生态网络。

  3. 农业空间保障

    • 构建“七田、七板块、一带、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保障现代都市农业空间需求。

四、产业发展与空间保障

  1. 制造业与科技创新

    • 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优化国际贸易、文化旅游和科研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2. 交通枢纽与物流网络

    • 提升国际航空、铁路枢纽功能,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五、城市品质与特色塑造

  1. 蓝绿开放空间

    • 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构建15分钟生活圈和镇村生活圈。

  2. 历史文化保护

    • 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加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世界文化遗产和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

  3. 城乡风貌提升

    • 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整体保护“八水绕长安”的古都山水环境。

六、综合交通与基础设施

  1. 交通体系

    • 强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推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枢纽辐射能力提升,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

  2. 基础设施

    • 统筹水利、能源、环境、通信、国防等基础设施空间,推进“平急两用”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七、规划实施保障

  1. 严肃性与权威性

    • 规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

  2. 监测评估机制

    • 实施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健全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

  3. 多规合一

    • 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

八、规划意义

规划通过统筹全域全要素资源配置,推动西安从特大城市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为2035年中长期发展提供空间战略指引,助力西安发挥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安篇章。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信达路17号院7号楼3层301

联系电话:13834789121

客服 客服
客服
电话 电话
电话
400-666-9716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二维码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topimg top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