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的位置:
正文
智慧化赋能 民生化兜底 绿色化转型 ——安徽池州探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路径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量:28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9日

清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路上,环卫机械化清扫车缓缓驶过,路面落叶与灰尘被尽数收纳;中午,市民李女士用手机上传一张窨井盖破损照片至“数字城管”平台,不到30分钟便收到处理反馈……这背后,是池州市以“智慧化赋能、民生化兜底、绿色化转型”为路径,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生动实践。

数字赋能 优化工作流程

“过去路面破损,需要等巡查员上报。现在市民随手一拍,半小时内任务就能派达维修部门,效率倍增。”池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近年来,池州将“智慧化”作为破解“被动响应”治理难题的钥匙,建成业务指导、指挥协调、综合评价等7个基础系统,结合实际,拓展了城管综合执法、智慧环卫监管等8个应用子系统,构建起覆盖“发现—派遣—处置—反馈”全流程的城市管理智慧大脑。为提升环卫作业智慧化水平,城管部门推行“6+1”(洒水、机扫、机洗、抑尘、人行道水洗、“护栏清洗+快速保洁”)保洁模式,平台实时调度车辆,依据路段人流量与污染程度动态调整作业频次,实现“机械清扫+人工补扫”高效协同。

民生导向 破解治理堵点

“公厕干净亮堂,还有爱心驿站能歇脚,非常满足。”市民刘先生道出了城区设施升级带来的获得感。

针对“摆摊难”问题,池州市通过调研摸排需求,规范设置53处便民摊点群和22处季节性瓜果销售点,实行“划线经营、限时管控”。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城管、规划等部门联合开展主城区停车缺口摸排,新增机动车位2300余个、非机动车位1500余个,有效回应市民关切。

在基础设施保障上,通过适老助幼设计,新建改建公厕44座,在公厕旁配套建成集休息、饮水、充电于一体的爱心驿站24座;在人流密集区域打造15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制定“路面无垃圾、边角无死角、设施无污渍”的精细化保洁标准,让“推门见景、俯身触净”的宜居体验覆盖更多市民。

绿色转型 完善处置体系

“过去垃圾靠填埋,占地又污染。现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厨余垃圾产沼气,建筑垃圾也能‘变废为宝’。”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整治垃圾填埋污染,池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东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相继建成,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制度与行动同步推进。出台《池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建成686处分类收集点,这些收集点覆盖中心城区98.78%的小区,配备80辆专业车辆保障“日产日清”。开展各类宣传2000余场,推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针对建筑垃圾乱堆问题,池州以“特许经营”模式建设处置项目,年处理能力8万吨,产出的再生骨料用于道路修补与公园造景,让城市焕发别样光彩。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11.18 池玟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甲1号北楼三层302-3289室

联系电话:13834789121

客服 客服
客服
电话 电话
电话
400-666-9716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二维码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topimg top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