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的位置:
正文
安徽宣城:推行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构建质量治理新格局
来源: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浏览量:27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9日

为强化房屋建设和使用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切实维护保障群众利益,安徽省宣城市从2019年起开始谋划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工作,2020年12月出台《宣城市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试点方案(试行)》,2023年12月正式印发《宣城市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实施方案》,逐步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过程管控、保险保障”的住宅工程质量治理新格局。

持续探索“保险+服务”模式

据介绍,宣城市推行的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投保,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对在保险范围和期限内因工程质量潜在缺陷所导致的建筑物损坏,履行修复或恢复义务。

在具体实践中,宣城市积极拓宽保障范围,延长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期限。该市明确: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范围涵盖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保险期不少于5年),围护结构与防水工程(保险期5年),以及装修、电气、给排水、设备安装、供热供冷系统(保险期2年)。此外,鼓励投保电梯、幕墙、外墙保温、屋面防水等专项险,支持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投保部品部件质量险,形成“主险+附加险”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宣城市通过清晰界定权责,充分保障业主权益。建设单位作为被保险人,与业主同为保险受益人和索赔权益人。房屋所有权转让,保险权益自动转移,避免因建设、施工单位破产、重整等陷入“保修无门”的困境。

同时,宣城市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该市明确:投保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且保险责任覆盖规定范围的工程,工程质量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不再托管;施工单位投保的,建设单位不得预留保证金。据统计,该政策实施后,已为参保企业释放保证金约2.57亿元,净释放资金1.84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流动压力。

引入第三方强化风险防控

宣城市在制度设计中创新引入“责任保险+过程管控”模式。保险公司独立委托第三方“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对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实施风险评估和检查。该机构独立于参建各方,直接对保险公司负责,发现严重质量缺陷且未整改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验收。

此外,依托“智慧工地”平台,宣城市还构建了住宅工程质量保险信息化监管子系统,实现投保、承保、风险评估、理赔维修全流程数据可视化、可追溯,显著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打造“码上修”闭环便捷服务平台

为保障业主权益,宣城市着力优化理赔服务流程。保险公司编制《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告知书》,在交房时一并交付业主,明确权益和报修渠道。同时,在小区设立服务中心,推行“码上修”智能平台模式,业主报修后,信息即时推送至保险公司、维修单位、经纪公司和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协同响应,实现“报修、受理、维修、回访”全链条闭环管理。

目前,宣城市已实现普通维修24小时内响应,应急抢修2小时内到位,电话联系时限缩短到0.3个工作日,入户查勘时限缩短到1个工作日,维修完成时限缩短到5个工作日。

风险管理前置,提升工程品质

宣城市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6月,全市累计投保项目64个,签订保单116份,总建筑面积516.56万㎡,总保费7299.54万元,为596栋住宅、30372户业主解除了后顾之忧;累计完成维修约9.5万次,服务1.8万户(次),发生维保费用约3000万元。

特别是在化解“保交楼”项目风险中,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宣城市通过引导责任单位投保,保障了156栋楼交付后12978户业主的保修权益,解决了因企业纠纷、破产导致的维修难题,相关质量投诉同比下降70%。

此外,宣城市通过科技赋能,采用无人机为小区外墙、屋面进行“扫描体检”,建立巡查回访机制,开展空置房排查,提前发现并处置潜在质量问题,实现了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转变。

业内专家评价,宣城市推行的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机制,有效厘清了政府、市场、企业、业主的责任边界,用保险保障延伸了部分政府监管“链条”;通过过程管控,将风险管理前置,提升了工程品质;通过便捷理赔,保障了业主权益,减少了社会纠纷;通过释放保证金,减轻了企业负担,优化了营商环境。这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参考。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2025.11.17 宣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赵辉 曹叶成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甲1号北楼三层302-3289室

联系电话:13834789121

客服 客服
客服
电话 电话
电话
400-666-9716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二维码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topimg top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