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编制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国家、广东省、河源市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和平县组织编制了该规划。
规划目的:为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对和平县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合理保护与利用全县国土空间资源,为支撑和平县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规划范围:包括和平县行政辖区内全部陆域国土空间,总面积为2291.4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包括阳明镇、大坝镇南部、合水镇北部地区,总面积为34.5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21年至2035年。
总体目标:构建和平县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作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发展战略: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和平县建设成为河源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产业协作发展连接地和宜居宜业宜游和美城市。
耕地保护:到2035年,和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7.4平方公里(25.1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0.32平方公里(24.05万亩)。
生态保护: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571.91平方公里。
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0.7平方公里以内。
水资源管理: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2.08亿立方米。
防灾减灾: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洪涝风险控制线等防灾减灾底线,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实施空间管控。
功能定位:基于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
空间布局:以“三区三线”为基础,落实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总体安排,打造南部农业生产片区、中部产业发展和综合服务片区,筑牢北部生态屏障。
交通干线:依托粤赣高速、梅河韶高速、G358、G238、S229等交通干线串联城市发展重点功能片区。
产业布局:优化县域产业布局,为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产业平台提供空间支撑,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
社区生活圈:推进社区生活圈建设,强化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对空间和风貌引导,推动县城能级和品质双提升。
镇级规划:发挥规划对镇村建设的引领作用,指引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工具相结合。
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引导村庄分类发展,强化宅基地、乡村产业项目用地保障。
乡村建设:建设美丽圩镇,修复田园生态景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历史文化保护: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林寨镇林寨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活化利用,落实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管控要求。
城乡风貌:以北部九连山脉为山体屏障,以浰江、彭寨河等河流水系为脉络,保护林田生态基底,营造生态景观特色风貌。
交通设施:预留轨道、高速公路等重大区域交通设施空间,完善区域和城乡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市政设施:统筹保障水、电、气、通信、垃圾处理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
公共安全: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加强人防、消防设施规划建设和重大危险品管控。
资源节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合理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全面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生态保护: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
造林绿化:科学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加快建设“绿美和平”。
严肃性权威性:和平县人民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多规合一”改革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实维护好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
公众参与: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以上内容是根据《和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相关政策文件整理得出的,旨在全面概述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战略方向。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信达路17号院7号楼3层301
联系电话:1383478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