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公开征求意见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背景: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规划旨在落实国家战略、保护全省生态安全、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
目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海南样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海南方案”,助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全面实现“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总体格局:规划构建海南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为“南北两极、东西两翼、中部保育、陆海统筹”。
南北两极带动:以海口和三亚为核心,构筑“海澄文定”和“大三亚”两大经济圈。
西翼集聚推进:强化“儋州-洋浦”的区域中心职能,打造自由贸易港先行区。
东翼组群协同:提升琼海市的区域中心职能,形成以“琼海-万宁”为主体的东部城镇组群。
中部生态保育: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主体,构建全岛绿色生态核心。
陆海统筹布局:构建有机的“山水林田湖海”生态系统。
功能分区:将全省陆域划分为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将近岸海域划分为海洋生态空间、海洋开发利用空间。
生态安全格局:基于山形水系框架和资源要素分布特征,构建“一心、一环、三江、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建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田纵横、山海相连的生态岛。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优化自然公园建设布局和规模。
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7.3%,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占近岸海域面积的35.2%。
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与工程:划定中部山地生态保护修复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区、环岛台地绿色农业生态修复区,并实施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工程。
农业空间格局:构建北部都市农业片区、南部农旅融合片区、东部滨海农林发展带、西部规模农业发展带、中部生态农业复合组团和配套加工物流组团。
基础农业空间保护: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全岛规划布局六大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优先保护优质农业空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城镇化目标与路径:预测2035年海南本岛常住人口约1250万,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城镇空间格局:规划形成2个省域中心城市(海口、三亚)、2个区域中心城市(儋州、琼海)、14个市县域中心城镇,以及159个小城镇(其中重点镇56个)。
经济圈构建:构建“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形成各自独特的发展格局。
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焦种业、医疗、教育、体育、互联网、油气、先进制造、文化、金融、航运等重点领域。
特色产业培育:培育壮大深海、南繁、航天科技等特色产业。
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布局省级产业园区,其中11个重点园区作为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先行承接地。
陆海统筹布局:蓝海环绕,加强海岸带保护;山海相通,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的系统保护;近优远拓,优化近岸海域建设活动,积极拓展深远海的开发利用。
交通体系建设: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门户,巩固提升海口、三亚航空枢纽地位;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形成“田”字型高速铁路网,优化城乡公路网布局;建设“五网”融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全岛同城化”的交通圈。
规划还包括:水、土地、矿产、能源等资源保护利用,防灾减灾、公共服务等要素高效配置,以及规划管控及其实施保障等内容。
实施保障:强调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信达路17号院7号楼3层301
联系电话:1383478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