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这是继“互联网+”之后,国家层面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又一重大行动纲领。文件既是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再部署,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一、出台背景
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大模型、智能体等技术快速演进,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全球竞争加剧:各国纷纷加快人工智能战略布局,我国必须主动谋划、抢占先机。
发展需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治理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需解决安全、就业、伦理等挑战。
二、总体目标
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重点领域广泛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普及率超过70%。
到2030年:人工智能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智能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
到2035年:全面进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支撑。
三、重点任务
1.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
用AI加快科学发现和技术研发,推动多学科融合。
在6G、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协同创新。
发展“智能向善”理论,研究AI对社会、伦理的影响。
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培育“智能原生”企业和新业态。
推动工业设计、生产、运营等全环节智能化。
推进农业智能化,发展无人机、农机机器人。
服务业向智能驱动转型,探索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结合。
3. 人工智能+消费
建设智能服务基础设施,拓展文娱、电商、出行、养老等新场景。
普及智能终端(车、家居、机器人、穿戴设备等)。
探索元宇宙、低空飞行、脑机接口等新型消费产品。
4. 人工智能+民生
创造新就业岗位,推广人工智能技能培训。
推动教育向“因材施教”、智能伴学转型。
在医疗健康、文化、养老、健身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
5. 人工智能+治理
推进智能城市和乡村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
在公共安全、灾害应急、网络治理等领域应用AI。
推动生态环境智能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6.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打造人工智能国际公共产品,帮助发展中国家缩小差距。
支持联合国主渠道作用,共建全球治理框架,推动安全可控发展。
四、基础支撑
模型:加强基础理论和模型训练方法研究,建立评估体系。
数据:健全数据产权制度,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算力:优化全国算力布局,推进“东数西算”,发展智算集群。
应用:建设中试基地,培育“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等新模式。
开源:支持开源社区发展,推动全球开源合作。
人才:加强全学段教育与领军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
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完善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
安全:建立AI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确保技术透明可控。
五、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作用。
地方和部门结合实际落实行动,形成工作合力。
示范引领与宣传推广并举,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信达路17号院7号楼3层301
联系电话:1383478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