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决策前期责任单位应及早制定可行的资金筹措计划或者方案,保证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资金不到位不得开工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有关单位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范围支出和超标准开支,更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要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要严格项目资金竣工决算,规范项目的业绩考评和追踪问效。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一)转变观念、健全机制无论是否是企业,只要是处于市场竞争动荡环境之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财务管理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风险,差别只是管理意识与措施是否足以应对风险,以及控制风险能力的强弱而已。对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曾经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造成过切肤之痛,因而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不断颠覆落后管理意识、更新管理手段以强力控制风险、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故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后来者,企业同样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健全机制,通过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架构,从而扬长避短、逆境生存。
例如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这一机制既要包括对市场、供货商、上下游企业、资金与资源等客观环境相应信息的收集、追踪、整理与分析,也要涉及国内相关行业宏观战略、补贴政策、国外关税、财务核算等更大范围资讯的调查和掌握。
为使企业上下形成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统一认识,从“一把手”开始,企业需要自上而下营造起重视财务信息变动、关心财务管理的浓厚氛围。只有高层领导带头关注财务管理与风险管控,才能在全局层面产生带动效应,进而推动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内控、完善审计
在外部市场颓势一时难以缓解的情况下,向管理要效益是唯一可靠、可行的策略。企业拥有清洁能源产业内其他类型企业难以企及的独特优势,更可持续获得来自管理层的政策性扶持,因而尤其需要通过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如此方能达成管控风险和获取收益的战略目标。
而加强内部控制首先需要全面遵循管理规章、控制制度。这方面中央及各类监委会早已颁布过有关政策与法令,比如《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这些战略层面的规则已经指明了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防范风险的各类举措,包括突出主业适度发展,避免过度激进或保守;明确责权利、加强流程管控;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等。
另一条重要途径则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化与规范化的代表性制度指标,不仅有助于企业突出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审计机构独立于其他各管理机构而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在有需要时,还可以借助第三方独立机构开展审计工作而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客观、准确、及时。
(三)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与完善
信息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准配置之一。基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平台化管理更有助于财务管理展现公开、透明、可靠、可信的重要特质。这不仅是企业自身管理工作提升品质、效率不容忽视的举措,也是在向更多境外合作伙伴、管理机构乃至竞争对手凸显企业文化和软实力。积极之处在于,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与完善,是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推手。借助信息化操作,企业财务管理可突破传统会计账期的管理制约,实现实时化、精细化、精确化。特别是对一次性投入巨大的企业来说,每笔资金的流向、用途都需要实时跟踪以掌控其使用状态和效果。这不仅是在促成投入成本的价值产出最大化,更是防止暗箱操作的最佳手段。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甲1号北楼三层302-3289室
联系电话:1383478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