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承担着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的功能定位。规划以“立足湾区、辐射全国、面向全球”为目标,旨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城市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
耕地与生态保护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8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4.66万亩)。
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23.06平方千米。
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1590.44平方千米以内。
资源利用效率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
用水总量:2025年不超过23.44亿立方米。
安全韧性提升
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空间。
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
构建“中心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推进广佛同城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
强化中心城区服务能级,促进南海、顺德与中心城区功能联动,推动高明、三水集约紧凑布局。
生态屏障与修复
筑牢皂幕山、大南山等生态屏障,加强西江、北江流域生态保护,提升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落实“双碳”战略目标。
农业空间保障
拓展生态渔业、现代花卉等特色农业空间,保护桑基鱼塘等传统农业遗产。
制造业与科技创新
划定54个万亩工业集聚区、44个千亩工业集聚区,保障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用地需求。
优先保障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空间。
现代服务业集聚
完善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等14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祖庙-佛山新高铁站中央商务区等新增长极。
蓝绿开放空间
系统布局城市公园、绿道网络,构建“15分钟生活圈”,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环境。
历史文化保护
加强对佛山祖庙等文物和岭南文化的保护,管控汾江河沿岸建筑高度、体量、色彩,保护历史城区和街区。
城乡风貌提升
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
交通体系
强化与广州等周边城市的功能协同,推进航空、铁路、公路多式联运,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
统筹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空间,推进“平急两用”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严肃性与权威性
规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需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
监测评估机制
实施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健全监测评估预警机制,确保规划目标落实。
多规合一
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
规划通过统筹全域全要素资源配置,推动佛山从特大城市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为2035年中长期发展提供空间战略指引,助力佛山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Copyright @2020 北京益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7301号-1 京B2-20214075
联系地址:北京市顺义区信达路17号院7号楼3层301
联系电话:13834789121